电脑系统盘迁移用什么软件,台式电脑系统盘数据迁移
1.怎样才能将台式电脑里的数据传到笔记本电脑里
2.如何实现SSD到SSD整盘对拷?固态硬盘极简克隆法
3.我两个硬盘 怎么把系统装到另一个硬盘上?
4.电脑加装固态硬盘后,系统是要重装还是迁移合适
5.电脑系统能从机械硬盘转移到固态硬盘上吗?怎么转移?
6.电脑换硬盘旧硬盘的文件怎么移动到新硬盘?
会比较复杂,还是建议直接转移数据。
============
1、硬盘克隆与备份(在笔记本中)
硬盘的克隆就是对整个硬盘的备份和还原。选择菜单Local→Disk→To Disk,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源硬盘(第一个硬盘),然后选择要复制到的目标硬盘(第二个硬盘)。注意,可以设置目标硬盘各个分区的大小,Ghost 可以自动对目标硬盘按设定的分区数值进行分区和格式化。选择 Yes 开始执行。
Ghost 能将目标硬盘复制得与源硬盘几乎完全一样,并实现分区、格式化、复制系统和文件一步完成。只是要注意目标硬盘不能太小,必须能将源硬盘的数据内容装下。
Ghost 还提供了一项硬盘备份功能,就是将整个硬盘的数据备份成一个文件保存在硬盘上(菜单 Local→Disk→To Image),然后就可以随时还原到其他硬盘或源硬盘上,这对安装多个系统很方便。使用方法与分区备份相似。
2、备份还原(在台式机中)
如果硬盘中备份的分区数据受到损坏,用一般数据修复方法不能修复,以及系统被破坏后不能启动,都可以用备份的数据进行完全的复原而无须重新安装程序或系统。当然,也可以将备份还原到另一个硬盘上。
要恢复备份的分区,就在界面中选择菜单Local→Partition→From Image,在弹出窗口中选择还原的备份文件,再选择还原的硬盘和分区,点击 Yes 按钮即可
3、重新更新驱动(在台式机中)
进入安全模式下,所有驱动都需要卸载。然后下载台式机的驱动,重新安装。
怎样才能将台式电脑里的数据传到笔记本电脑里
首先,不管是要系统重装还是系统迁移,都要记得先备份好重要数据。
重装系统的话比较简单,现在网上的一键重装工具太多了,比如“大番茄一键重装”,但这个需要在系统可用、联网的状态下才能使用。刚换上SSD的时候硬盘还没有分区,系统不可用,这时候只能用U盘启动盘来装系统或者系统光盘进行安装。不知道怎么用U盘装系统的用户可以给我们留言获取技术员****,帮您解决问题。
如何进行系统迁移?
1、先做一些转移系统前的准备:把SSD硬盘放到光驱或者硬盘位里:
2、插入安装,电脑先用原系统开机,进入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弹出MBR提示的时候选择“是”
3、新建简单卷,一直下一步,直到完成后设成活动分区。这里我们使用win7自带的磁盘管理工具创建新分区目的就是为了对齐扇区。
建立好分区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复制克隆原系统了。
复制原系统有两种方式:
1、在原系统环境下挂载SSD,直接把原来HDD的C盘所有文件拷到SSD里,然后先不要关机,下载一个Nt Boot Autofix修复一下引导即可(这是最简便的方式)。打开该工具,输入“2”选择高级选项—自选引导分区盘符—选择SSD所分配盘符即可。完成操作后,选择重开机,确定引导没问题后便可在迁移后的系统下把原来机械硬盘的整个分区数据格掉。
2、使用Ghost工具备份机械硬盘的原系统,再还原到固态硬盘分区上。
重启系统,使用U盘等启动盘进入PE系统,找到Ghost程序,选择里面的local——Partition——To Partition
选择源系统所在硬盘(source driver即你原来的系统所在硬盘)
接着选择源系统(source partition就是原来我们装的系统)
Ok,接下来选择我们的目的硬盘(destination drive即SSD)
因为SSD只分了一个区,所以就一个选项
然后会提示是否要覆盖(overwrite)SSD,选择Yes。
然后就开始复制跑进度,完成后关机。
以上两种是比较保险的克隆措施,第三种就是真正的系统迁移,但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为迁移原系统分区的数据时,如果过程遭遇意外关机或者遭遇操作失败的话,容易造成系统无法启动。
事前准备:把固态硬盘接上电脑,如果是笔记本就弄个光驱位硬盘托,然后在bios设置U盘启动盘启动,进入PE系统。
打开分区助手,点击左侧的“迁移OS到SSD/HDD”功能。
之后便会看到向导,一直下一步即可。
找到我们那块SSD固态硬盘(如果没有实现分区,可以在下一步进行分区)。
支持调整大小,修改盘符,等等。
点击下一步,就自动开始了。就这么简单。
迁移完成后,拔掉原来的系统盘,确定开机没问题了就可以装上原来的盘,然后再把之前的系统分区格式化,妥妥的。
以上是电脑加装固态硬盘后,关于系统的解决方案。
如何实现SSD到SSD整盘对拷?固态硬盘极简克隆法
1、打开QQ,面板最上面有邮件的图标,点击,进入QQ邮箱。
2、进入QQ邮箱,最左侧面板最下面“文件中转站”。
3、看到右侧蓝色按钮“上传”,点击。
4、选择想上传的文件,点击打开。(最好使用压缩包。)
5、文件已上传完毕,在中间部分可看到。
6、打开笔记本电脑,按照前面的步骤进入QQ邮箱,点击文件下面的下载,即可下载你想下载的文件即可。
我两个硬盘 怎么把系统装到另一个硬盘上?
不装了!我说的是“不用费劲装系统了”!
以后,哥们有新固态的时候,不但不用因为换SSD而新装一遍系统了,更不用费劲把我的主板M.2 SSD散热铠甲卸下来了测跑分了!而且新旧硬盘更换,也不用费劲儿折腾了什么文件备份转移了,直接傻瓜软件给安排上(这里卖个关子),再整一个绿联的PCIe转M.2扩展卡,轻松实现SSD对SSD的整个硬盘完整克隆。
我一直琢磨的、并最终达成的这个SSD对拷方案,好处有二:
一,简单!只要经过一次练习,小白也能轻松搞定SSD对拷。
而且,你不必顾虑SSD1(源硬盘)和SSD2(目标硬盘)谁大谁小,连C盘系统都可以直接按照一个模子刻下来,然后这个新SSD就可以像孪生兄弟一样,放在任何新旧电脑上都能立刻开机进一个相同的系统,文件资料也都是和原来一模一样的。这样一来,像我这种经常拆装电脑的,就可以方便的在多台电脑之间迁移SSD,而保持完全相同的系统文件环境;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更换新旧SSD简直易如反掌,完全不必再考虑“重装Windows”,或者使用Ghost、DiskGenuis操作繁琐(没错,这个方法比Ghost、DG还快,关键是学习成本极低)。
二,主板安装、拆卸M.2 SSD时的大动干戈,终于可以绕过了!
尤其是高级主板,先要把挡着散热铠甲的显卡拆下,然后再拆散热片,接着才能更换SSD后,用完之后,还要反向操作一番……每次要多花大半个小时在这些拆拆装装上面,费劲不说,还容易增加出错概率。现在用转接卡的方案,直接绕过拆装,在主板闲置的PCIe插槽好了,而且我的ROG Strix X570-e还不会限速,PCIe4x4的SSD在转接卡上依然可以跑满速!
研究明白了这个方案,真正的快捷的电脑复刻时代,至少对我来说,真的真的到来了。
下面这个,就是该方法需要准备的一款硬件。绿联PCIe 4.0x16 转M.2 NVMe扩展卡(附带SSD散热铠甲和导热硅胶,下图未装)只需七七四十九块大洋。而上面的固态硬盘,是读取速度超过7400MB/s的 PCIe 4.0 SSD——雷克沙NM800,这个新卡花了我1100。
拆下来给个特写:雷克沙Professional NM800 1TB 固态硬盘,NVMe1.4的协议,M.2 2280?的规格,7400MB/s的读速,5800MB/s的写速,旗舰性能,智能温控,3000TB的TBW,比我上一次测试的铠侠SE10 7200MB/s还要快,寿命也更长,待会一定要好好测试一下!
Tips:如果你跟我一样,打算往PCIe Gen4x4的新SSD上克隆旧硬盘的话,那么也要像我一样选这个支持PCIe Gen 4.0x16的扩展卡(下图左)。当然,主板也要支持Gen4才有用,如果你的SSD和主板有一个是PCIe 3.0的,那么只支持到PCIe 3.0的转接卡也可以(比如下图右这款ORICO),但是啊,这俩款其实相差没几块钱,所以,建议直接一步到位,首选Gen4。
平心而论,只要不差钱,无论主板还是SSD,无论转接卡还是硬盘盒,你都往新一代PCIe 4上冲是没错的。经费不够?那就躺平3.0。不过,3.0的速写最高三千上下,还是4代更爽。
文章接下来的部分分为两块儿,先给SSD开个箱,再来介绍SSD克隆(对拷)的实际操作方法。
NM800包装内除SSD外,附送主板固定螺丝一枚。SSD正面贴纸附有导热设计,标签黑+金范儿,下面盖着的就是所有存储单元、主控芯片、功能控制电路的PCB基板。说明书写明质保五年,1TB版本的TBW达到了3000TB,旗舰型号无疑。
由于采用单面颗粒设计,更适用于笔记本电脑扩容。背面一马平窗,只有标明序列号、1TB容量、PCIe G4x4传输协议支持等等的贴纸。
移除正面导热贴纸,可以看到三个主要区域。
下图左,靠近金手指的是主控芯片,搭载的是InnoGrit IG5236控制器,IG5236拥有8个NAND通道,支持8TB容量,能够提供高达7400MB/s的顺序读取性能和高达6.4GB/s的顺序写入性能,配合NVMe协议M.2接口的高带宽、低延迟数据传输支持,可以让SSD发挥出更强的读写性能。
稍微靠下的缓存电路有一个1GB的DRAM缓存芯片;再向下就是2枚512GB容量的存储芯片,可以看到型号为NC66THA1884512G,二者组成1TB容量,PCB基板整体布局简洁周整,与其旗舰定位相符,做工非常出色。
由于之前试过不装散热片测试PCIe 4的SSD,测试雷克沙NM800时我也没给转接卡装散热铠甲,顺便看一下它的温控效果是与官方所述相同。
注意安装时先断电,不要因为插卡方便就带电操作。插好后开机,直接在磁盘管理器中弹出窗口初始化(我指定其为T盘,名称L-NM800)。随后打开CrystalDiskInfo,NM800的参数性能就全出来了。
让我想不到的是,即使未加导热+散热片,雷克沙NM800的闲置温度也非常低,保持在29℃~31℃,比之前同一个位置插卡的铠侠SE10(32℃~35℃)更凉快,索性此后的测试、跑分、拷贝过程,我完全没再考虑加上散热片。
CrystalDiskMark跑分: 1GB基准下,连续读取速度7459MB/s,连续写入速度5668MB/s;32GB基准下,连续读取速度7464MB/s,连续写入速度5666MB/s;
AS SSD Benchmark跑分: 1GB基准下,读取5813MB/s,写入5111MB/s,数值上相比之前少了一些。4K-64Thrd多线程的IOPS成绩为35.2万(读),38.7万(写)。
在空盘状态下使用HD Tune Pro做文件基准测试,选择200GB依然没到用光缓存。改用TxBENCH SLC Cache测试,速度在320GB左右跌落,可以估计其SLC在300GB以上,可以说这么大的缓存,完全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日常使用。
实测从主SSD拷贝文件到NM800,23GB多文件平均写入速度为1.5GB/s,3GB单文件平均写入为3.29GB/s。
由于以上测试均为借助绿联扩展卡转接,如果改为插入主板M.2 SSD硬盘插槽,外加X570-E的SSD导热硅胶+散热鳍片+南桥风扇散热,实际读写速度将有更好的表现。这款雷克沙NM800,无论从做工品质,还是读写性能、温控表现,在PCIe4.0协议的NVMe SSD中都很出彩,非常适合有条件的台式机、笔记本用户扩容、升级。
下面终于来到大家更关注的主题,如何借助软件实现快速SSD对拷。首先,你需要安装由傲梅出品的一款软件:(傲梅)分区助手,注意选择专业版,该软件无收费项目,通过我的多次测试验证,比我去年给大家推荐的ATI还要便利,如果说ATI2021是四星级,分区助手我给五星。
第1步启动分区助手,点击左侧或上方图标栏的“克隆硬盘”,弹出下图窗口,第一步选择列表中的“源硬盘”,接着选择“目标硬盘”,大家注意看引导文字,看清盘符对应的SSD名称就不会出错。像我之前给雷克沙NM800做初始化时,特意给他命名也是为了方便准确选择。
第2步在接下来的选项中可以自定义硬盘分区,默认“让分去适应整个硬盘的大小”这一项,这时,即使目标SSD和源SSD大小不一致,也可以“等比例缩放”分区容量;而选择右侧的“调整此硬盘上的分区”,则可以给你更多目标硬盘的自由度,前提是自定义分区容量要大于已有文件容量。
可以看到,无论目标硬盘的容量比源硬盘大还是小,只要最终各分区的数据占用小于分区容量,都可以轻松实现“自适应”克隆。比如1TB对拷到2TB,2TB对拷到512GB等等。
第3步上一步设置好之后,基本只需几步“确认性质”的步骤,即可完成全部设置。文字部分大家可以在实际操作时自己确认。如下图所示,点击“完成”(1),就可以选择软件界面的“提交”(2),准备好执行“硬盘克隆”了。
第4步点击提交后,弹出“等待执行的操作”体式狂,这一步也是让用户再次核实源硬盘与目标硬盘,要知道你万一选错了,那就是血的代价啊,一定不要马虎,再检查一下。
第5步点击执行,弹出最后一个提示,一般选默认的“重启进入PE模式”即可,点击确认之后,系统将会自动重启。
第6步之后系统将会自动进入Windows PE界面,并打开分区助手提示操作进度。像我的1TB SSD to 1TB SSD对拷进程,只持续了15~18分钟左右,就已经提示完成了,无需有人值守,倒数读秒后自动重启,随后就会正常进入Windows10系统。
此时,SSD对拷就已经大功告成,此时SSD1的C盘(系统盘)、D盘两个分区,已经被完整克隆到雷克沙NM800 1TB SSD分出的G盘(系统盘)、L盘两个分区(图中其他分区也是从源SSD克隆出来的ESP、MSR分区,ESP涉及到UEFI分区引导,二者在文件管理夹中不显示,小白无视即可)。
不止是形式上被克隆,而且是功能上被克隆,如此克隆完成之后的雷克沙NM800 1TB,已经成为源SSD铠侠SE10的“孪生兄弟”,除了整盘容量有那么几十GB的差别,其余如系统数据、软件数据、文件数据全部相同。此时将雷克沙NM800和扩展卡插入另一台电脑的主板PCIe插槽(如下图的微星X470凭条),就可以直接通过该SSD启动一个和源电脑完全一样的系统了!
只需一块PCIe扩展卡,再安装一个一个傲梅分区助手,在windows10界面(目前还未测试win11是否可行)简单点几下,等它进入PE界面自动运行十几分钟,就能轻松完成SSD对拷/克隆,一个SSD变成2个功能数据完全一样的SSD(SSD总容量可以不同)。
SSD读写越快,克隆过程也就越快,所以当然是7400MB/s读速的雷克沙Professional?NM800更好用。能选PCIe 4.0,谁还退而求其次哟。
总之,一个奇妙的提高装机效率的装机方法就这样诞生了,你还不牢牢地把握它?
我是笔点酷玩,如果你对这一种克隆方法还有疑问,可以写在评论区哦。希望这种方法可以实实在在的帮到大家。
电脑加装固态硬盘后,系统是要重装还是迁移合适
1、先不要装新硬盘,先用原来的硬盘启动,下载Ghost安装器。
2、把ghost安装器这个程序文件放在C盘以外的某个盘的根目录。比如F盘。
3、运行ghost安装器,按下图顺序备份。
4、把ghost镜像拷贝到一只PE启动的U盘上。然后拔下旧硬盘,接好新硬盘,用U盘启动,也用ghost安装器还原。
如下图。右面就会列出ghost镜像文件。然后,左面从上到下,先选好C盘,再选还原,再点执行,就一切OK。
电脑系统能从机械硬盘转移到固态硬盘上吗?怎么转移?
电脑加装固态硬盘后,系统重装和迁移各有优缺点,两者都是合适的。
系统迁移的优点是可以将原先的系统数据完整地迁移到固态硬盘,避免软件的重装、设置等操作。
系统迁移的缺点是在迁移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数据丢失,除C盘外的盘符会发生改变而导致缓存变动,另外就是系统初始化时对硬盘的一些优化操作。
系统重装的优点是能够将系统完整的装到固态硬盘,并能够在安装系统时对固态完成4K对齐等优化操作。另外在重装过程中,初始化的操作能够保证系统文件的完整性,也能够避免以后的使用中出现蓝屏等等情况。
系统重装的缺点就是所有软件、数据都要重新安装、设置,会有些麻烦或者浪费时间。
扩展资料:
重装系统需要做的准备:
1. 从网上下载好操作系统镜像。
2. 备份桌面上资料,包括系统盘中其他的个人文件等。
3. 备份IE收藏夹。
4. 备份计算机中的驱动,请使用驱动人生,驱动精灵等软件。
5. 备份个人上网帐号跟密码。
电脑换硬盘旧硬盘的文件怎么移动到新硬盘?
可以。
要不花时间的话只能用硬盘对拷了,但对于笔记本电脑要解决两个问题,笔记本电脑一般能快速安装硬盘的位置只有一个,也就是原硬盘位置直接可以非常方便的拿出来换上ssd,但如果是要对拷贝的话必须要两个硬盘都挂载到电脑里才行,怎么办呢,其实我们可以把笔记本电脑光驱位置的光驱拿下来,然后把ssd装进去,可能位置不那么好对齐,得花点功夫,或者你可以买一个对应你型号的ssd 光驱位托盘就可以完整的装进去了,也不贵的,而且如果你不常用光驱的话,以后可以两个硬盘同时使用,也就是说机械硬盘还可以继续当做存文件的磁盘使用,ssd当做系统盘就行。
两个硬盘都准备好以后,下面就教大家怎么移植系统了,这里需要下载一个软件,它是免费的,它就是分区助手。
我们先下载:分区助手专业版 V6.1免费版,然后安装到原来的机械硬盘的系统里,原来的硬盘先不动,把新的ssd硬盘装到光驱位,系统会自动识别。
然后进入原来的系统,打开分区助手,先对SSD盘分区,要看清楚别把机械硬盘分区了,比如我的120G固态硬盘,一般分40G的给软件,预留80G的给系统;
然后点击左侧的“迁移OS到SSD/HDD”功能。
之后就会看到向导了,一步步跟着走吧!
找到我们那块SSD固态硬盘。
支持调整大小,修改盘符,等等。
点击下一步,就自定开始了。就这么简单,没有多余的复杂选项。全自动替代我们搞定一切需要手动干预或者手动克隆那些东西。
先关闭电脑,这时候2个硬盘的系统盘都一样了,系统默认会进之前的机械硬盘,所以你需要把2个硬盘位置换一下,把机械硬盘换到光驱位,把ssd换到笔记本的硬盘位,这时候再启动电脑就会从ssd启动电脑了,启动后看起来跟之前没区别,实际上已经是ssd硬盘了,速度非常快,最后记得下载无损4K对齐工具对新ssd对齐一下。
最近新买了个电脑 ?,也遇到了这个问题,想把旧电脑的很多数据和文件导到新电脑上,所以来知乎问问有没有什么好方法,但看了一圈后发现大部分回答的方法还是买个移动硬盘,转移数据。
但今天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方便方法,就是给两台电脑都下载一个360转机助手(软件特别小),然后只要在同一个WIFI下,就可以很快的转移,文件和应用都可以转,自主选择性也很强。emmm....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旧硬盘其它分区上的资料都没有看到,那是硬盘的识别问题了。如果有,请去桌面的真正路径下查看。
桌面路径:\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
说明:C盘是系统盘,如果朋友的系统盘不是C盘,请到你的系统盘。
Administrator是系统默认的用户名,安装系统时可以自定义的,如果没有修改,则默认。
还有一种情况是,某些Ghost版系统为了某些人使用影子系统时方面,将桌面移到了其它盘,一般移到D盘!如果是这种情况,楼主也可以看看D盘的桌面路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