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十冲击波

2.Win7配置主板+显卡+CPU+电源,电脑升级全支持Win7

3.关于三星自主研发的bada系统,大家有什么看法或使用心得?

什么十冲击波

姗姗的电脑系统怎么样-姗姗的电脑系统怎么样啊

处理冲击波

病毒中文名:冲击波(包括很多变种)

病毒类型:蠕虫病毒

攻击对象:Windows NT 4.0,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等

传播途径:“冲击波”是一种利用Windows系统的RPC(远程过程调用,是一种通信协议,程序可使用该协议向网络中的另一台计算机上的程序请求服务)漏洞进行传播、随机发作、破坏力强的蠕虫病毒。它不需要通过电子邮件(或附件)来传播,更隐蔽,更不易察觉。它使用IP扫描技术来查找网络上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XP/2003的计算机,一旦找到有漏洞的计算机,它就会利用DCOM(分布式对象模型,一种协议,能够使软件组件通过网络直接进行通信)RPC缓冲区漏洞植入病毒体以控制和攻击该系统。

中毒症状:

1.系统资源紧张,应用程序运行速度异常;

2.网络速度减慢,“DNS”和“ⅡS”服务遭到非法拒绝,用户不能正常浏览网页或收发电子邮件;

3.不能进行复制、粘贴操作;

4.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无法正常运行;

5.系统无故重启,或在弹出“系统关机”警告提示后自动重启等等。

应急办法:

如果不小心感染病毒,可以使用如下步骤进行查杀:

1.关闭“系统关机”提示框

在出现关机提示时,在“开始→运行”中输入“shutdown -a”,即可取消“系统关机”提示框,该方法确保用户有足够的时间下载补丁。

2.下载针对“冲击波”的补丁

Windows 2000简体中文版补丁下载地址:

Windows XP 简体中文版(32位)补丁下载地址:

Windows Server 2003 中文版(32位))补丁下载地址:

在下载补丁时,要注意不同的操作系统、不同的版本均有不同的补丁,不可混淆。安装补丁时,盗版Windows XP系统可能不能正常安装,Windows 2000操作系统则必须升级SP2以上版本才可安装。

Windows2000 Service Pack 4简体中文版下载地址:

3.下载专杀工具

瑞星“冲击波(Worm.Blaster))”病毒专杀工具下载地址:

金山“冲击波(Worm.Blaster))”病毒专杀工具下载地址:

4.脱机杀毒

断开网络连接,然后运行专杀工具,这些工具体积小巧,操作简单,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手工清除:

如果想体验一下手工杀毒的乐趣,可以按以下步骤操作:

1.中止进程

按“Ctrl+Alt+Del”组合键,在“Windows 任务管理器”中选择“进程”选项卡,查找“msblast.exe”(或“teekids.exe”、“penis32.exe”),选中它,然后,点击下方的“结束进程”按钮。

提示:如不能运行“Windows 任务管理器”,可以在“开始→运行”中输入“cmd”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以下命令“taskkill.exe /im msblast.exe”(或“taskkill.exe /im teekids.exe”、“taskkill.exe /im penis32.exe”)。

2.删除病毒体

依次点击“开始→搜索”,选择“所有文件和文件夹”选项,输入关键词“msblast.exe”,将查找目标定在操作系统所在分区。搜索完毕后,在“搜索结果”窗口将所找到的文件彻底删除。然后使用相同的方法,查找并删除“teekids.exe“和“penis32.exe”文件。

提示:在Windows XP系统中,应首先禁用“系统还原”功能,方法是:右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在“系统属性”中选择“系统还原”选项卡,勾选“在所有驱动器上关闭系统还原”即可。

如不能运行“搜索”,可以在“开始→运行”中输入“cmd”打开“命令提示符” 窗口,输入以下命令:

“del 系统盘符\winnt\system32\msblast.exe”(Windows 2000系统)或“del系统盘符\windows\system\msblast.exe”(Windows XP系统)

3.修改注册表

点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打开“注册表编辑器”,依次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删除“windows auto update=msblast.exe”(病毒变种可能会有不同的显示内容)。

4.重新启动计算机

重启计算机后,“冲击波”病毒就已经从系统中完全清除了。

防 御:

可以通过系统升级、优化网络设置和使用第三方软件的方法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能。

系统升级防病毒

安装针对“冲击波”的补丁后,怎样确认补丁已经正确安装呢?我们可以通过查看注册表的方法来确认,方法如下:在“开始→运行”中输入“regedit”,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查看相应的注册表信息: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Updates\Windows 2000\SP5\KB823980”(Windows 2000系统)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Updates\Windows XP\SP2\KB823980”(Windows XP系统)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Updates\Window Server 2003\SP1\KB823980”(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

禁用端口防病毒

“冲击波”病毒是利用系统的135、137、138、139、445、593端口,以及UDP端口69(TFTP))和TCP端口4444入侵系统的,只要禁用了这些端口就能有效地防范此类病毒。

1.手工设置

手工禁用端口的方法如下(以Windows 2000为例):

打开“控制面板”,双击“网络连接”,右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在“本地连接属性”窗口中,选择“Internet”协议,点击“高级”按钮,然后在“高级TCP/IP设置”窗口中选择“选项”选项卡,双击“TCP/IP筛选”即可进入设置窗口。选择“只允许”,则用户只能使用设定的端口,这样就可以达到禁用危险端口的目的。一般而言,如果我们的计算机只是工作站而不是服务器,就可以只开放如下端口:TCP:80,UDP:6,IP协议:17。

提示:不同的应用程序可能会要求使用系统不同的端口,比如FTP软件需要用到TCP21端口等,请按照各程序的说明文件进行相应的设置。

2.使用防火墙软件

对普通用户而言,手工设置可能会比较困难,笔者建议使用专门的防火墙软件,如Norton Internet Security、金山网镖、瑞星个人防火墙、天网防火墙个人版等。

启用Internet连接防火墙

对于使用 Windows XP或Windows Server 2003的用户来说,系统内置的Internet连接防火墙就能有效地阻止来自Internet的入站RPC通信信息,从而免受此类病毒的影响。操作方法为:进入“开始→控制面板”,双击“网络连接”,右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在“属性”窗口中点击“高级”按钮,就可以看到“Internet 连接防火墙”,勾选“通过限制或阻止来自Internet的对此计算机的访问业保护我的计算机和网络”即可。

禁用DCOM防病毒

DCOM是一种能够使软件组件通过网络直接进行通信的协议。如果一台计算机是网络的一部分,则该计算机上的COM对象将能够通过DCOM网络协议与另一台计算机上的COM对象进行通信。通过禁用DCOM,可以帮助计算机防范“冲击波”,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在“开始→运行”中输入“Dcomcnfg.exe”,打开“组件服务”窗口;单击“控制台根节点”下的“组件服务”,再打开“计算机”子文件夹;然后右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对于本地计算机),或者右击“计算机”文件夹,选择“新建→计算机”,输入计算机名称,再右击该计算机名称,然后选择“属性”(对于远程计算机);然后选择“默认属性”选项卡,取消“在这台计算机上启用分布式COM”复选框上的钩即可。

提示:禁用DCOM会阻断该计算机上的对象与其他计算机上的对象之间的所有通信,请慎重选择。

几点注意:

1.安装专业的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并激活“实时防护”功能,并且经常更新病毒库;

2.激活系统的自动更新功能,及时下载安装最新的安全补丁,未雨绸缪;

3.优化与系统安全相关的参数,修改部分缺省值,关闭或删除系统中不需要的服务;

4.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观念,不访问不健康网站,不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及附件,不要执行从Internet下载的未经杀毒处理的软件;

5.尽量使用复杂的密码,提高计算机的安全系数;

6.发现病毒时,应该迅速断开网络连接,隔离受感染的计算机。

Win7配置主板+显卡+CPU+电源,电脑升级全支持Win7

Win7刚出炉 还很不成熟 以后对硬件的优化是什么样我们只能等明年再说

我是CPU Q6600 主板P35的 内存2G外频800 显卡8600GT 我还在用XP呢

我也想尝试一下Win7 但是现在兼容和对硬件的优化都还很差

我们还是等明年低在使用Win7吧 现在就为了不成熟Win7换硬件很不值啊

关于三星自主研发的bada系统,大家有什么看法或使用心得?

以下都是个人看法(一激动写多了,一定要采纳啊):

Part1.发展历程

诞生——充满希望bada诞生的时候还不错,智能手机市场没有被安卓和iOS铺满,不少人还在用非智能机,前途无限。而且第一款bada手机S8500(Wave)卖的很好,原因有:性价比高、拍照好(当初500万像素,720P录像真是难得)、外观帅(bada系统里上次就有人说最初看室友用S8500太帅了才买的,尽管人家一直说没软件用,可见其外观吸引力),三星要是继续走高性价比路线估计现在bada至少比WP强。

S8500(Wave)

发展——失误与艰难但是,三星记着bada是当成低端系统推出的,所以之后开始推低端手机。S8500有WVGA分辨率的屏幕、1GHz的CPU、推测为387MB的RAM,而之后的手机呢?WQVGA的分辨率,弱弱的CPU,80MB的RAM。这样一来开发者要做出两种手机都兼容的程序就困难了,而且之后的手机销量并不佳,开发者缺乏兴趣,用户也对其低配不满,bada发展开始走下坡路。大的软件开发公司始终只有要收费的Gameloft和EA,还多是java应用;联网游戏几乎没有(说明都是普通开发者所作)。Bada发展困难重重。

S5750E,设计并不出众,配置也很一般

调整——辉煌再现三星似乎终于明白S8500是成功的,之后的S5330、S5250、S5750、S7230、S5780都销量平平,于是推出了S8530(WaveⅡ),外观与S8500几乎完全一样,只有屏幕从3.3寸变成了3.7寸——当时不折不扣的大屏手机。与S8500一样,S8530也取得了成功,bada辉煌再现。但bada系统自身似乎问题越来越多,软件不足、界面不美(跟不上潮流了)、收费严重(普通的开发者当然要有钱赚才会给小众系统做应用)等。于是,饱受期待的bada2.0诞生了。

升级——只属于老用户的欢呼千呼万唤始出来的bada2.0,带来了S5380和S7250两款手机,但购买者根本提不起兴趣。3.2和3.65寸的320*480屏幕,与同期安卓手机相似的外观,200万渣像素和500万像素摄像头,并不强大的配置,价格却是一两千元,实在没有吸引人的理由。给之前手机的升级姗姗来迟,而且bada1.1的那五款手机(中国有其中三款+W689)只有三款(中国两款+W689)能升级到bada2.0,而且功能依然很少,音乐圈、导航、语音指令等优秀系统功能都没有,愤怒的小鸟、神庙逃亡、水果忍者、搜狐视频等应用都与之无缘,吐糟声一片。为之欢呼的只有S8500和S8530用户,能够享受到大量(相对于原来)优秀的主流全新应用,外加华丽丽的界面。而这种欢呼,也只是因为暂时跟上了安卓苹果手机的功能。

华丽丽的bada2.0

力挽狂澜——失败三星终于意识到bada危机四伏,重点推出了S8600(Wave3)。三星对其寄予了厚望,用上了无限辉煌的S8500的外形,在IFA上推出,在MWC大会上重点展示,作为最优秀的bada手机销售,至今仍能在网上找到大量的测评和广告式的推荐……但销量只带来了满满的失望,在百度里输入S8600结果大多是华为S8600,可见其失败。

S8600(Wave3)

放弃——遗憾退场也许是S8600的失败狠狠打击了三星,也许是安卓手机的成功狠狠鼓舞了三星,bada于2012年被三星宣告放弃,留下了应用严重不足的Samsung Apps大量的欲哭无泪的bada用户。

Part2.评价看法

个人认为bada系统本身没有问题,三星在延续非智能手机+模仿安卓苹果的同时融合了大量优点。从细节上来说,bada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bada1延续了非智能手机界面,上手容易;按住屏幕按锁屏键不会锁屏、锁屏按下会有解锁界面一闪而过(防止误触,可以及时解锁);状态栏点击打开下拉面板,不用按住往下拖还担心弹回去;自带功能非常全面的照片编辑器(至今仍比iOS和安卓系统自带的强);支持关机闹钟(现在的系统行吗);支持主题;自带截屏;无后台服务(安卓后台最可恶);软件权限低(类似苹果);关闭程序清爽简洁(按右键直接退出);用户可管理(蓝牙传文件、文件管理、直接装java软件、支持SD卡)…… bada2.0采用三星TouchWiz界面,上手容易(不过也有人吐槽像安卓,其实只是三星自家的界面应用广泛而已);英文输入法可滑动输入(WP8大肆吹捧、iOS8才支持的滑动输入);语音指令(相当于Siri);应用丰富(相对),主流应用都有了(微信除外)……

bada1.1 支持主题,简洁的下拉面板

bada1.1 类似于非智能手机的界面设计

但是三星的策略有问题。S8500与之后的bada1.1手机配置相差太大,影响开发,其实三星完全可以折中,给bada1.1的手机都用上360*640分辨率,配置也适当提升一下。三星没有采用机海战术,使bada手机太少,影响消费者选择,打击开发者积极性。三星没有给bada足够的重视,最后完全投靠安卓,bada始终是备胎一样地存在。三星对bada的宣传力度不够,至今我没遇到过知道bada系统的人。三星选择将bada始终作为自家系统发展,没有其他厂商生产,但又不像苹果和诺基亚一样发展单系统,摇摆不定……

最终,三星也没有坚持下去,抛弃了bada。但bada自始至终也不过是少数人知道的一个悲惨的手机系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