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代的更迭?

2.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

3.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4代?采用的主要元器件各是什么

4.计算机的发展经过那几代?

5.计算机发展史:按采用的元器件以及它的功能、体积、应用等,一共发展了几代?

6.现代计算机既数字电子计算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几代

7.现代计算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几代

电脑系统一共有几代了_电脑系统第几代了

计算机有四代。

1、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2、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年)

3、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1970年)

4、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4、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5、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扩展资料:

主要特点

1、运算速度快,计算机内部电路组成,可以高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当今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万亿次,微机也可达每秒亿次以上,使大量复杂的科学计算问题得以解决。

2、计算精确度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高度精确的计算。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之所以能准确地击中预定的目标,是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分不开的。

3、一般计算机可以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二进制)有效数字,计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是任何计算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4、逻辑运算能力强,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精确计算,还具有逻辑运算功能,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计算机能把参加运算的数据、程序以及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保存起来,并能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执行下一条指令以供用户随时调用。

5、存储容量大: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具有记忆特性,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各类数据信息,还包括加工这些数据的程序。

6、自动化程度高:由于计算机具有存储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所以人们可以将预先编好的程序组纳入计算机内存,在程序控制下,计算机可以连续、自动地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预。

7、性价比高: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电脑,越来越普遍化、大众化,21世纪电脑必将成为每家每户不可缺少的电器之一。计算机发展很迅速,有台式的还有笔记本。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计算机

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代的更迭?

答:⑴ 从1946年到1958年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一代。 其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等。运算速度只有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只有几千个字。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由于体积大、功耗大、造价高、使用不便,主要用于军事和科研部门进行数值计算。代表性的计算机是1946年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与他的同事们在普林斯顿研究所设计的存储程序计算机IAS。它的设计体现了“存储程序原理”和“二进制”的思想,产生了所谓的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结构体系,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⑵ 从1958年到19年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二代。 其特征是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大量采用磁芯做内存储器,采用磁盘、磁带等作外存储器;体积缩小、功耗降低、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扩大到几十万字。同时计算机软件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FORTRAN、ALGOL-60、COB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大大方便了计算机的使用。因此,它的应用从数值计算扩大到数据处理、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并开始进入商业市埸。代表性的计算机是IBM公司生产的IBM-7094机和CDC公司的CDC1604机。 ⑶ 从19年到1975年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三代。 其特征是用集成电路IC(Intergrated Circuit)代替了分立元件,集成电路是把多个电子元器件集中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上形成的逻辑电路。第三代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每个基片上集成几个到十几个电子元件(逻辑门)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和每片上几十个元件的中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已开始采用性能优良的半导体存储器取代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到几百万次基本运算。在存储器容量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操作系统的逐步成熟是第三代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处理机、虚拟存储器系统以及面向用户的应用软件的发展,大大丰富了计算机软件资源。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软件,解决软件兼容问题,出现了系列化的计算机。最有影响的是IBM公司研制的IBM-360计算机系列。这个时期的另一个特点是小型计算机的应用。DEC公司研制的PDP-8机、PDP-11系列机以及后来的VAX-11系列机等,都曾对计算机的推广起了极大的作用。 (4)从1975年到现在是计算机发展的第四代。 其特征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每片上集成几百到几千个逻辑门)LSI(Large-Scale Integration)来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主存储器采用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甚至上亿次基本运算。在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等,应用软件的开发已逐步成为一个庞大的现代产业。 我认为第五代应该是智能型计算机 智能计算机(intelligent computers)迄今未有公认的定义 。计算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A. 图灵定义计算机为处理离散量信息的数字计算机。而对数字计算机能不能模拟人的智能这一原则问题,存在截然对立的看法。1937年A.丘奇和图灵分别独立地提出关于人的思维能力与递归函数的能力等价的假说。这一未被证明的假说后来被一些人工智能学者表述为:如果一个可以提交给图灵机的问题不能被图灵机解决,则这个问题用人类的思维也不能解决。这一学派继承了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唯理论与还原论的哲学传统,强调数字计算机模拟人类思维的巨大潜力。另一些学者,如H.德雷福斯等哲学家肯定地认为以图灵机为基础的数字计算机不能模拟人的智能。他们认为数字计算机只能做形式化的信息处理,而人的智能活动不一定能形式化,也不一定是信息处理,不能把人类理智看成是由离散、确定的与环境局势无关的规则支配的运算。这一学派原则上不否认用接近于人脑的材料构成智能机的可能性,但这种广义的智能机不同于数字计算机。还有些学者认为不管什么机器都不可能模拟人的智能,但更多的学者相信大脑中大部分活动能用符号和计算来分析。必须指出,人们对于计算的理解在不断加深与拓宽。有些学者把可以实现的物理过程都看成计算过程。基因也可以看成开关,一个细胞的操作也能用计算加以解释,即所谓分子计算。从这种意义讲,广义的智能计算机与智能机器或智能机范畴几乎一样。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

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特征: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年)

特征: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1970年)

特征: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特征: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扩展资料: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4代?采用的主要元器件各是什么

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为了适应尖端科学技术的需要,发展高速度、大存储容量和功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在军事和科研教育方面对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和运行速度等要求会越来越高。此外计算机的功能更加多元化。

2、微型化

随着微型处理器(CPU)的出现,计算机中开始使用微型处理器,使计算机体积缩小了,成本降低了。另一方面,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计算机内部操作系统的便捷度,计算机外部设备也趋于完善。

计算机理论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促使微型计算机很快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部门中,并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必须品。四十年来,计算机的体积不断的缩小,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平板电脑体积逐步微型化,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因此,未来计算机仍会不断趋于微型化,体积将越来越小。

3、网络化

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从此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化彻底改变了人类世界,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交流(OICQ、微博等),教育资源共享(文献查阅、远程教育等)、信息查阅共享(百度、谷歌)等,特别是无线网络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人们使用网络的便捷性,未来计算机将会进一步向网络化方面发展。

4、人工智能化

计算机人工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功能和运行速度,但与人脑相比,其智能化和逻辑能力仍有待提高。人类不断在探索如何让计算机能够更好的反应人类思维,使计算机能够具有人类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可以通过思考与人类沟通交流,抛弃以往的依靠通过编码程序来运行计算机的方法,直接对计算机发出指令。

扩展资料: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1、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订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网络的雏形。

2、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互联互通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守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ARPANET兴起后,计算机网络发展迅猛,各大计算机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实现这些结构的软硬件产品。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互联很困难,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开放性的标准化实用网络环境,这样应运而生了两种国际通用的最重要的体系结构,即TCP/IP体系结构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OSI体系结构。

4、高速网络技术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由于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大的计算机系统,发展为以因特网( 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

百度百科-计算机网络

百度百科-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经过那几代?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4代?采用的主要元器件各是什么

1:电子管时代,第一个电脑诞生。

2:电晶体时代,286至486型主机

3:积体电路时代,586发上电脑。事实上我们现在用的也是586型号的。与686 型号有点争议。但然双核应是686那是无疑的。因为以前总是一个核心,现 在是两个核心了。

4:巨型积体电路时,这个是我们现在的电脑时代。(586型电脑也积体电路的)

一、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二、第二代(1958~19):电晶体数字计算机

三、第三代(19~1971):积体电路数字计算机

四、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积体电路数字计算机

元器件:电子管 /电晶体/ 积体电路 /大规模积体电路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什么?

经历了4代,电子管,电晶体,积体电路,超大规模积体电路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代,四代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分别

电子管、电晶体、积体电路、大规模积体电路。

1、计算机补充:

(1)第一代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

(2)第二代计算机是电晶体计算机。

(3)第三代计算机是积体电路计算机。

2、 INTEL4004,是微处理器(CPU)的开端,也是大规模积体电路发展的一大成果。

3、第四代计算机的起始时间:大规模积体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现在)。

4、首次出现地点:在美国旧金山南部的矽谷应运而生,它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代,四代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分别是?

电子管、电晶体、中小规模积体电路、大规模积体电路。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其中第一代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器件是?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其中第一代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器件是:

电子管计算机,

按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器件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共经历了哪四代

电子管时代 电晶体时代 积体电路 大规模积体电路

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采用的是

超大规模积体电路

计算机发展历程的4代各主要采用什么电子元器件

1.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中央处理器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储存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2.第二代是电晶体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储存器为中心,使用高阶程式设计语言,应用领域扩大到资料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3.第三代是中小规模积体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年,这一代计算机仍然以储存器为中心,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外部装置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扩大,软体的功能进一步完善,除了用于数值计算和资料处理外,已经可以处理影象、文字等资料。

4.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积体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众多方面。因为有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积体电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可以整合在一块或几块晶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计算机总的发展方向,可以用“巨型化、微型化、网路化、智慧化、多媒体化”来概括。

计算机的主要元件发展经历了哪四代变化?

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通常以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器件来划分,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代,目前正在向第五代过渡。每一个发展阶段在技术上都是一次新的突破,在效能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跃。

1.第一代(1946-1957年),电子管计算机

它是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取名为ENIAC。这台计算机是个庞然大物,共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每小时耗电140千瓦,计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尽管它的功能远不如今天的计算机,但ENIAC作为计算机大家族的鼻祖,开辟了人类科学技术领域的先河,使资讯处理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其主要特征如下:

(1)电子管原件,体积庞大、耗电量高、可靠性差、维护困难。

(2)运算速度慢,一般为每秒钟1千次到1万次。

(3)使用机器语言,没有系统软体。

(4)采用磁鼓、小磁芯作为储存器,储存空间有限。

(5)输入/输出装置简单,采用穿孔纸带或卡片。

(6)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2.第二代(1958-19年),电晶体计算机

电晶体的发明给计算机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第二代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件是电晶体,称为电晶体计算机。计算机软体有了较大发展,采用了监控程式,这是作业系统的雏形。第二代计算机有如下特征:

(1)采用电晶体元件作为计算机的器件,体积大大缩小,可靠性增强,寿命延长。

(2)运算速度加快,达到每秒几万次到几十万次。

(3)提高了操纵系统的概念,开始出现了组合语言,产生了如FORTRAN和COBOL等高阶程式设计语言和批处理系统。

(4)普遍采用磁芯作为记忆体储器,磁碟、磁带作为外储存器,容量大大提高。

(5)计算机应用领域扩大,从军事研究、科学计算扩大到资料处理和实时过程控制等领域,并开始进入商业市场。

3.第三代(1965-1969年),中小规模积体电路计算机

20世纪60年代中期,伴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已制造出了积体电路元件。积体电路可在几平方毫米的单晶矽片上整合十几个甚至上百个电子元件。计算机开始采用中小规模的积体电路元件,这一代计算机比电晶体计算机体积更小,耗电更少,功能更强,寿命更长,综合性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具体如下主要特征:

(1)采用中小规模积体电路元件,体积进一步缩小,寿命更长。

(2)记忆体储器使用半导体储存器,效能优越,运算速度加快,每秒可达几百万次。

(3)外围装置考试出现多样化。

(4)高阶语言进一步发展,作业系统的出现,使计算机功能更强,提出了结构化程式的设计思想。

(5)计算机应用范围扩大到企业管理和辅助设计等领域。

4.第四代(1971年至今),大规模积体电路计算机

随着20世界70年代初积体电路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大规模积体电路元件,使计算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积体电路计算机时代。这一时期的计算机的体积、重量、功耗进一步减少,运算速度、储存容量、可靠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主要特征如下:

(1)采用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积体电路逻辑元件,体积与第三代相比进一步缩小,可靠性更高,寿命更长。

(2)运算速度加快,每秒可达集千万次到几十亿次。

(3)系统软体和应用软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软体配置丰富,程式设计部分自动化。

(4)计算机网路技术、多媒体技术、分散式处理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微型计算机大量进入家庭,产品更新速度加快。

(5)计算机在办公自动化、资料库管理、影象处理、语言设别和专家系统等各个领域得到应用,电子商务已开始进入到了家庭,计算机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计算机发展史:按采用的元器件以及它的功能、体积、应用等,一共发展了几代?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 1946 1957 电子管 运算速度较低,耗电量大存储容量小。

2.第二代计算机 1958 19 晶体管 体积小,耗电量较少,运算速度高,价格下降。

3.第三代计算机 1965 1971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体积功能进一步减少,可靠性及速度进一步提高。

4.第四代计算机 1972年至今 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性能到规模提高,价格大幅度降低,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走进办公室和家庭。

扩展资料

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现代计算机既数字电子计算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几代

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主要元件是电子管,共用了18000多只电子管,重30吨,占地170平方米,每小时耗电150千瓦,但每秒只能作5000次加法运算。它不仅存储容量小,而且全部指令没有存放在存储器中。埃尼阿克在计算题目时操作复杂,稳定性差,须事先根据计算步骤花费几天时间连接好外部线路而且每换一个题目又得重新连接。埃尼阿克是第一代计算机的代表。

第一代(1946~1957年):电子管计算机

其主要标志是逻辑器件采用电子管,内存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采用磁鼓,以运算器为中心,运算速度为内秒几千次,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程。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慢、重量较重、价格较高,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方面,应用很不普遍。

第二代(1958~19年):晶体管计算机

其主要标志是罗机器采用晶体管。内存主要采用磁芯,外存大量采用磁盘,输入\输出设备也有了较大改进。在软件方面有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和编译系统。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体积显著减小、可靠性提高、功耗降低、运算速度大幅提高,可达每秒几万次到几十万次。主要应用领域为数值运算和数据处理。

第三代(1965~1970年):集成电路计算机

其主要特征是逻辑器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内存除了磁芯外,还出现了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达每秒几千万次,软件方面有了操作系统,开展了计算机语言的标准化工作并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案,出现了计算机网络。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体积进一步缩小,功耗、价格等大大降低,而可靠性及速度有了更大提高。主要应用领域为信息处理。

第四代(1971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其主要特征是逻辑器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内存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外存为磁盘、光盘、,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亿次,各种系用软件、应用软件大量推出,功能配置空前完善,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普及,在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了功能,把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带入到一个全新时代。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美国等国家开展了新一代称为“智能计算机”的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并将其称为第五代计算机。

现代计算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几代

现代计算机既数字电子计算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4代。

第一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第二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年);第三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1970年);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到1976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

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进入21世纪,电脑更是笔记本化、微型化和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

数字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存储系统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中央处理器与主存储器合称为中央处理机;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与辅助存储器合称为计算机外围设备。计算机仅有硬件还不能工作,还必须有一套“程序”,赖以确定信息处理的规则和次序。

同样的硬件配以不同的程序,就可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计算机的程序和相应的数据及文档合称为计算机软件,它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计算机应用软件和计算机支持软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的有机整体称为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4代。

一电脑

(1)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2)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3)计算机发明者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

(4)计算机的应用在中国越来越普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计算机用户的数量不断攀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互联网、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6年至2009 年,计算机用户数量从原来的630万增长至6710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