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人想在电脑上再加一个硬盘,需要怎么设置啊?

2.电脑多加一个内存条 鲁大师能读取但是并没有增加内存

3.电脑多加一个硬盘对电脑性能有影响吗?

4.我的电脑本来是集成显卡,现在再加一个独立显卡,这样可以吗?

5.一个电脑增加一块硬盘后需要重做系统吗

本人想在电脑上再加一个硬盘,需要怎么设置啊?

怎么给电脑加一个系统-多加一个电脑系统怎么设置

 一、安装前的注意事项

安装双硬盘之前首先要查看电脑内部的基本情况,如是否还有安装第二个硬盘的空间,数据线有没有空余的接口,电脑电源功率是否能够支持两块硬盘的稳定运行等。这些条件对于安装双硬盘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二、跳线设置

接下来是设置两个硬盘的跳线,一个设为主盘(Master Device),另一个设置为从盘(Sle Device)。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要弄清楚,就是究竟哪个硬盘设置为主盘更合理,许多朋友认为要将容量更高的硬盘设为主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性能更好的硬盘设为主盘。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本来有一块希捷酷鱼Ⅱ20GB硬盘(7200转),后来又添置了一块60GB的希捷U6硬盘(5400转),那么你就应该把酷鱼Ⅱ 20GB设为主盘,因为它的速度更快一些

不同的硬盘间的跳线方法可能会有所区别,但基本上大同小异。下面我们就以一块希捷酷鱼Ⅳ(7200转)和一块迈拓星钻一代(5400转)为例,讲解一下跳线的设  图2 星钻一代硬盘跳线说明

首先我们要分别看一下两个硬盘的跳线说明,这个说明一般位于硬盘的正面或反面(如图1、图2)。然后按说明将希捷酷鱼Ⅳ设为主盘(如图3) ,将星钻一代设为从盘(如图4)(注:如果两个硬盘各使用一条数据线,则可以不进行跳线设置)。完成跳线设置后,将两个硬盘分别安装到机箱内相应的位置,并连接好数据线和电源线。在连接数据线时要注意将蓝色一端与主板的IDE接口相连,但如果你使用的是早期的DMA/33数据线,则无此要求。完成这一步后,硬件上的安装工作就全部完成了。接下来我们可以打开计算机的电源,并进入主板的BIOS,可以看到BIOS已自动检测出了两个硬盘的容量及主从关系,这说明双硬盘已安装成功。图3 将酷鱼Ⅳ设为主盘

三、 数据线选择

从图1、2中我们看到,硬盘上除了带有Master和Sle跳线外,还有一个Enable cable select跳线。如果用户设置了这个跳线,那么硬盘间的主从关系就会由数据线所决定。这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主从盘设置方法。

但此时就不能将两块硬盘中的任何一个进行主从盘跳线设定了,而需要两块硬盘都将跳线改动到“Enable Cable Select”的状态。而接线的时候就必须注意,无论用40芯的DMA/33线,还是80芯的DMA/66线,远离主板的硬盘接口总是接驳主盘,而靠近主板的接口上的硬盘总是被认做从盘。其实用数据线设置的方法来确定主从盘关系,是安装双硬盘时很灵活的手段。比如,你可以将两块硬盘都做成可引导的启动盘,当主盘出现硬件故障时,只需将硬盘换接到Master接口上,它就成了系统盘。这个方法特别适合经常来回更换硬盘的用户。

四、盘符交错的解决方法

下面,我们再说一下使用双硬盘时所经常出现的“盘符交错”问题。所谓“盘符交错”就是当我们安装了双硬盘以后,设每个硬盘各分了三个区,那么正常的情况应该是主盘的各个驱动器在前,从盘的各驱动器在后。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主盘的C、E驱动器之间挤入了从盘的F驱动器,也就是会出现的情况,它会给用户带来许多使用上的麻烦,如导致单个硬盘内原来安装的软件运行不正常等。目前有如下几种办法可解决“盘符交错”问题。

1、屏蔽法

对于两块都有主分区的硬盘来说,可在BIOS设置中将主硬盘设置为AUTO,将从硬盘设置为None(如图5 )。这样在开机进入Windows后就可以避免“盘符交错”的问题,同样这个办法对于Linux操作系统也适用

如果双硬盘的主分区分别装有不同的操作系统,那么就可以通过改变BIOS设置中硬盘的状态,从而启动另外一块硬盘上的操作系统。不过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在单一的DOS模式下将无法找到在BIOS中屏蔽掉的硬盘,也就无法对其进行读写操作了。

2、分区法:

这个方法也是比较实用的,其方法是只在主硬盘上建立主分区,而将从硬盘全部划分为扩展分区,然后再在其中划分逻辑分区,这样就可以避免“盘符交错”现象的发生,不过用这种方法很容易删除从硬盘上的数据,因此在操作之前一定要做好备份工作。

电脑多加一个内存条 鲁大师能读取但是并没有增加内存

一、设置系统配置。开始-运行-输入 msconfig -确定-在“系统配置”对话框中选择引导-高级选项-两种设置方式,如果先前是指定的改成自动,如果是自动改成指定:

1、指定最大内存:勾选出“最大内存”- 点击向上的箭头到最大,如6GB内存指定6144,确定。

2、系统自动选择:去掉“最大内存”的勾选,确定。

3、确定后重启电脑,如不行,就再次进入“系统配置”,去除“最大内存”,再次设置后重启。

二、以上办法不行,4G是1600低压版,2G的是1333标压版,到朋家借一条相同的试试。

三、如仍不认,那就用你不用说的办法,换个64位系统版本重装系统。

电脑多加一个硬盘对电脑性能有影响吗?

1、看系统安装在哪个分区,如果固态硬盘做为主分区,共同使用影响不大,如果机械硬盘做为主分区,速度还和以前一样。

2、如果硬盘太多,比如一个固态,三到七个机械开机还是会慢,因为开机时BIOS和系统都要对硬件初始和检测,太多的硬盘会延长开机时间。

3、最佳的办法是只用一个固态硬盘,但这样成本很高,折中的办法是一个小的固态硬盘分两个区,主分区放系统和程序,另外一个分区放临时文件和缓存文件,数据文件放到一块大的机械硬盘中。

我的电脑本来是集成显卡,现在再加一个独立显卡,这样可以吗?

可以的!!!下面的资料希望可以帮你!

显卡发展至今共出现ISA、PCI、P等几种接口,所能提供的数据带宽依次增加。而用下一代的PCI Express接口的显卡也将在2004年正式被推出,届时显卡的数据带宽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大,以解决显卡与系统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

P接口

P(Accelerate Graphical Port),加速图形接口。随着显示芯片的发展,PCI总线日益无法满足其需求。英特尔于1996年7月正式推出了P接口,它是一种显示卡专用的局部总线。严格的说,P不能称为总线,它与PCI总线不同,因为它是点对点连接,即连接控制芯片和P显示卡,但在习惯上我们依然称其为P总线。P接口是基于PCI 2.1 版规范并进行扩充修改而成,工作频率为66MHz。

P总线直接与主板的北桥芯片相连,且通过该接口让显示芯片与系统主内存直接相连,避免了窄带宽的PCI总线形成的系统瓶颈,增加3D图形数据传输速度,同时在显存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调用系统主内存。所以它拥有很高的传输速率,这是PCI等总线无法与其相比拟的。

由于用了数据读写的流水线操作减少了内存等待时间,数据传输速度有了很大提高;具有133MHz及更高的数据传输频率;地址信号与数据信号分离可提高随机内存访问的速度;用并行操作允许在CPU访问系统RAM的同时P显示卡访问P内存;显示带宽也不与其它设备共享,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性能。

P标准在使用32位总线时,有66MHz和133MHz两种工作频率,最高数据传输率为266Mbps和533Mbps,而PCI总线理论上的最大传输率仅为133Mbps。目前最高规格的P 8X模式下,数据传输速度达到了2.1GB/s。

P接口的发展经历了P1.0(P1X、P2X)、P2.0(P Pro、P4X)、P3.0(P8X)等阶段,其传输速度也从最早的P1X的266MHz/S的带宽发展到了P8X的2.1GB/S。

P 1.0(P1X、P2X)

1996年7月P 1.0 图形标准问世,分为1X和2X两种模式,数据传输带宽分别达到了266MB/s和533MB/s。这种图形接口规范是在66MHz PCI2.1规范基础上经过扩充和加强而形成的,其工作频率为66MHz,工作电压为3.3v,在一段时间内基本满足了显示设备与系统交换数据的需要。这种规范中的P带宽很小,现在已经被淘汰了,只有在前几年的老主板上还见得到。

P2.0(P4X)

显示芯片的飞速发展,图形卡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数据呈几何级数成倍增长,P 1.0 图形标准越来越难以满足技术的进步了,由此P 2.0便应运而生了。1998年5月份,P 2.0 规范正式发布,工作频率依然是66MHz,但工作电压降低到了1.5v,并且增加了4x模式,这样它的数据传输带宽达到了1066MB/sec,数据传输能力大大地增强了。

P Pro

P Pro接口与P 2.0同时推出,这是一种为了满足显示设备功耗日益加大的现实而研发的图形接口标准,应用该技术的图形接口主要的特点是比P 4x略长一些,其加长部分可容纳更多的电源引脚,使得这种接口可以驱动功耗更大(25-110w)或者处理能力更强大的P显卡。这种标准其实是专为高端图形工作站而设计的,完全兼容P 4x规范,使得P 4x的显卡也可以插在这种插槽中正常使用。P Pro在原有P插槽的两侧进行延伸,提供额外的电能。它是用来增强,而不是取代现有P插槽的功能。根据所能提供能量的不同,可以把P Pro细分为P Pro110和P Pro50。在某些高档台式机主板上也能见到P Pro插槽,例如华硕的许多主板。

P 3.0(P8X)

2000年8月,Intel推出P3.0规范,工作电压降到0.8V,并增加了8x模式,这样它的数据传输带宽达到了2133MB/sec,数据传输能力相对于P 4X成倍增长,能较好的满足当前显示设备的带宽需求。

P接口的模式传输方式

不同P接口的模式传输方式不同。1X模式的P,工作频率达到了PCI总线的两倍—66MHz,传输带宽理论上可达到266MB/s。P 2X工作频率同样为66MHz,但是它使用了正负沿(一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触发的工作方式,在这种触发方式中在一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各传送一次数据,从而使得一个工作周期先后被触发两次,使传输带宽达到了加倍的目的,而这种触发信号的工作频率为133MHz,这样P 2X的传输带宽就达到了266MB/s×2(触发次数)=533MB/s的高度。P 4X仍使用了这种信号触发方式,只是利用两个触发信号在每个时钟周期的下降沿分别引起两次触发,从而达到了在一个时钟周期中触发4次的目的,这样在理论上它就可以达到266MB/s×2(单信号触发次数)×2(信号个数)=1066MB/s的带宽了。在P 8X规范中,这种触发模式仍然使用,只是触发信号的工作频率变成266MHz,两个信号触发点也变成了每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单信号触发次数为4次,这样它在一个时钟周期所能传输的数据就从P4X的4倍变成了8倍,理论传输带宽将可达到266MB/s×4(单信号触发次数)×2(信号个数)=2133MB/s的高度了。

目前常用的P接口为P4X、P PRO、P通用及P8X接口。需要说明的是由于P3.0显卡的额定电压为0.8—1.5V,因此不能把P8X的显卡插接到P1.0规格的插槽中。这就是说P8X规格与旧有的P1X/2X模式不兼容。而对于P4X系统,P8X显卡仍旧在其上工作,但仅会以P4X模式工作,无法发挥P8X的优势。

PCI Express接口

PCI Express是下一代的总线接口,而用此类接口的显卡产品,也将在2004年晚些时候正式面世。早在2001年的春季“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英特尔公司就提出了要用新一代的技术取代PCI总线和多种芯片的内部连接,并称之为第三代I/O总线技术。随后在2001年底,包括Intel、AMD、DELL、IBM在内的20多家业界主导公司开始起草新技术的规范,并在2002年完成,对其正式命名为PCI Express。

PCI Express用了目前业内流行的点对点串行连接,比起PCI以及更早期的计算机总线的共享并行架构,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专用连接,不需要向整个总线请求带宽,而且可以把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频率,达到PCI所不能提供的高带宽。相对于传统PCI总线在单一时间周期内只能实现单向传输,PCI Express的双单工连接能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质量,它们之间的差异跟半双工和全双工类似。

PCI Express的接口根据总线位宽不同而有所差异,包括X1、X4、X8以及X16(X2模式将用于内部接口而非插槽模式)。较短的PCI Express卡可以插入较长的PCI Express插槽中使用。PCI Express接口能够支持热拔插,这也是个不小的飞跃。PCI Express卡支持的三种电压分别为+3.3V、3.3Vaux以及+12V。用于取代P接口的PCI Express接口位宽为X16,将能够提供5GB/s的带宽,即便有编码上的损耗但仍能够提供约为4GB/s左右的实际带宽,远远超过P 8X的2.1GB/s的带宽。

PCI Express规格从1条通道连接到32条通道连接,有非常强的伸缩性,以满足不同系统设备对数据传输带宽不同的需求。例如,PCI Express X1规格支持双向数据传输,每向数据传输带宽250MB/s,PCI Express X1已经可以满足主流声效芯片、网卡芯片和存储设备对数据传输带宽的需求,但是远远无法满足图形芯片对数据传输带宽的需求。 因此,必须用PCI Express X16,即16条点对点数据传输通道连接来取代传统的P总线。PCI Express X16也支持双向数据传输,每向数据传输带宽高达4GB/s,双向数据传输带宽有8GB/s之多,相比之下,目前广泛用的P 8X数据传输只提供2.1GB/s的数据传输带宽。

尽管PCI Express技术规格允许实现X1(250MB/秒),X2,X4,X8,X12,X16和X32通道规格,但是依目前形式来看,PCI Express X1和PCI Express X16将成为PCI Express主流规格,同时芯片组厂商将在南桥芯片当中添加对PCI Express X1的支持,在北桥芯片当中添加对PCI Express X16的支持。除去提供极高数据传输带宽之外,PCI Express因为用串行数据包方式传递数据,所以PCI Express接口每个针脚可以获得比传统I/O标准更多的带宽,这样就可以降低PCI Express设备生产成本和体积。另外,PCI Express也支持高阶电源管理,支持热插拔,支持数据同步传输,为优先传输数据进行带宽优化。

在兼容性方面,PCI Express在软件层面上兼容目前的PCI技术和设备,支持PCI设备和内存模组的初始化,也就是说目前的驱动程序、操作系统无需推倒重来,就可以支持PCI Express设备。

一个电脑增加一块硬盘后需要重做系统吗

原来已有系统,现在加个硬盘,不需重做系统,但需要做一些操作。

加个硬盘,插好电源线和数据线即可。然后开机。

第一次使用新硬盘,需要初始化一下。

步骤如下:

1、右键点击计算机(或我的电脑),管理,磁盘管理。

2、这时就会看到磁盘1,需要初始化。右键点击,选初始化。

3、接下来会出现初始化的说明。点下一步,就会看到磁盘1,选择它。

4、一直下一步,完成后如图。磁盘就初始化成功。然后右击磁盘右面的区域,创建分区然后格式化即可。

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早期的硬盘存储媒介是可替换的,不过今日典型的硬盘是固定的存储媒介,被封在硬盘里 (除了一个过滤孔,用来平衡空气压力)。随着发展,可移动硬盘也出现了,而且越来越普及,种类也越来越多.大多数微机上安装的硬盘。

参考资料:

电脑硬盘-百度百科